姑苏“五老”讲好“古城新声”
——沈兰生:苏州建新巷的前世今生
2025-01-13 15:15:45 作者:姑苏区关工委“银发讲师团”讲师 沈兰生 阅读量:149

姑苏“五老”志愿者沈兰生退休以来,他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革命情怀,入校园进社区开展青少年红色基因的深刻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同时他心系苏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发扬姑苏文化记忆为己任,挖掘古城历史、宣传古城文化、讲好古城故事,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文化基因”。凭着对古城文化的炙热情感与勤奋,他硬是从一位司法工作者,成为吴文化研究领域的传承人。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君到姑苏,绕不开“平江”,但你逛平江却不能只逛平江路。在平江,每一条小巷都有它的故事,每一扇门后都有它的历史。比如——建新巷。

微信截图_20250113151503.png

建新巷原名叫大郎桥巷,因北宋庆历年间建有大郎挢故名,至今己在一千多年了,文革时期改名为建新巷至今。

建新巷东至平江路,小巷东侧跨过思婆桥就踏上平江路了,思婆桥是古色古香的一座跨平江河的梁桥,桥面宽二米多,两边锁桥石均为武康石,石面阳刻如意图案,因巷内有师姑庵音而叫思婆桥(桥边有网红旗袍店)。

从思婆桥建桥石料看,此桥是宋,元时期的建筑,建新巷西至临顿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巷西端红砖洋房里住有军队老干部,群众叫他郝司令(长征时他曾经和毛领导是同一个党小组的,他是组长,后来评定为正军级,老城年轻时多次见过他,经常穿一身军装戴军帽拿一根深色的金属拐柱),三号是控保建筑田宅,坐北朝南后门可一直通到钮家巷。还有苏州灯泡厂也在巷面边,大门朝南,即现在的明基广场。

文革时期评弹团不少演员包含名家下放改到灯泡厂上班,在熔炉前用管子吹灯泡。再往东走到二十九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的洋房,院子里有一棵大树至今还在,隔壁是苏州锡剧团,过去从建新巷向南,穿过财神弄可到濂溪坊。

微信截图_20250113151515.png

现在弄堂口一眼八角古井还在,是民国时期社民公社所开,井栏青石上刻有仁德二字,七号里住有十多户原住民,有位修钟表的陈师傅手艺非常好。建新巷最东边有董氏义庄,后门可通到钮家巷,建新巷路面过去是弹石路,中间部位九十年代后改造了,改造后南侧通了凤凰街和干将路。

平江路的西侧九条巷链接临顿路,直通观前街,随着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不断繁荣,观前街的人流通过九条巷进入平江路,九条巷已经变成了苏州新的最热闹的历史文化热点小巷。

君到姑苏,你不能只逛平江路

你可以放慢脚步

细细品味小巷深处的生活意趣

你可以踏着古人的足迹

探寻那些古老的故事,欣赏如画的景致

感受姑苏历史深处的厚重与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