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史老师话常熟史 (革命斗争篇章;故事三十六:发展抗日武装 立志保家卫国 ——记"民抗"战士王志平)
2024-12-31 14:45:13 作者:常熟“五老”志愿者 史岳行 阅读量:509

王志平1915年出生在常熟吴市小市西街(现常熟市碧溪新区吴市集镇),1933年从吴江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王志平正在浒浦问村小学教书。11月13日,日军在常熟长江浒浦野猫口登陆。日寇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掠,大批民众被迫逃难。王志平与民众一起逃难到了乡下。目睹日寇暴行,王志平义愤填膺,萌生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志向。恰在此时王志平先后遇到了薛惠民、陈刚和李建模。不久,王志平随他们一起逃难到太仓沙头镇附近的涂松。李建模与大家商议确定,陈刚、薛惠民先回常熟活动,李建模与王志平去上海。李建模就在这时与设在上海的江苏省委取得了联系,并商定重建中共常熟县委。

1938年1月下旬,王志平回到家乡小市。2月份,杨浩庐从上海来到常熟,经李建模介绍,王志平与杨浩庐取得了联系,开始组织不脱产的自卫队。不久,小市自卫队有了20多人(大多是失业工人和店员)。到6月,在自卫队中挑选了10多人参加了杨浩庐、赵伯华等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其时,王志平因病留在家里。

7月初,训练班结束后,参加学习的人员回到小市。当时,国民党区分部的吴养一是小市镇镇长,组织小市常备队,有10多支枪。9月,为了把这些武器拿到手,王志平策划派人以自卫队内部有矛盾为由,投奔吴养一的常备队。王志平抓住吴养一和霍正吾(常备队队副)去上海的时机,与梅李"民抗"联系,在杨浩庐的指挥下,把常备队的14支步枪、1支转轮手枪及一些子弹全部拿了过来,才正式成为有武装的自卫队。自卫队向当地的店家收点捐,作为活动经费,活动在小市西北面的乡下。人员中有陆凤祥(陆小康)、金恒熙、徐庆、唐大、邵伯华、黄毅等人。这支队伍除了脱产的,还有些不脱产的队员,后来发展到100多人。

大约7月间,王志平得悉周文在已从上海回到常熟,在陈震寰部队任政治主任。这时陈震寰的部队已被国民党淞沪六县游击司令熊剑东收编为第六梯团。王志平因与周文在熟悉,就去找他,并由于这个关系,在那支部队里挂了个政治指导员的职务。

8月下旬,在猛将堂一仗中,黄良史、归启丰等在渡河时翻船牺牲。在这次战斗前,也在8月间,周文在要到上海去找党的关系。王志平告诉他,可以到梅李"民抗"去找杨浩庐联系,并把周文在带到梅李乡下薛惠民家中,准备把他介绍给杨浩庐。当时杨浩庐正在开会,要王志平、周文在等他。两人在薛惠民家中等了两个多小时,杨浩庐还没有来,周文在等不及了,便离开薛惠民家走了。后来杨浩庐赶来,责备王志平没有留住周文在。王志平就去找周文在,直找到白茆口码头也没有找到。周文在到上海后,经香港、广州到了武汉,向八路军办事处汇报了有关情况。

周文在离开六梯团不久,熊剑东派人到常熟,搞了一个独立中队,司令部就设在陈震寰部队的防区内。然后,熊从上海来到司令部,企图利用陈震寰的弱点,把第六梯团的实权从陈震寰手中抓过去,但未能得逞。9月底,周文在从武汉返沪。王志平得悉后,到上海去看他,还与正在上海的李建模见了面。经李建模介绍,不久王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初,周文在和杨浩庐接上了关系,并回到第六梯团任政治主任后,就到第三大队去整顿部队。后来部队与日军打了一仗,被打垮了,陈震寰就到上海去了。这时熊剑东的司令部及独立中队也在日伪"扫荡"后溃散,熊本人也潜回上海。

大约11月份,"民抗"领导人杨浩庐和周文在把陈震寰从上海动员回来,帮助他重建部队。为区别于前者,将重建部队称为新六梯团,仍由陈震寰任团长,周文在任政治主任。到12月底,小市的武装自卫队也正式参加成集训中队。1938年底至1939年初,部队经过整合,活动的地区逐渐扩大。在重组部队时,陆家市有个刘元明,原是六梯团的副官,在部队被打垮的时候,他把好多枪支藏在陆家市他住宅的夹墙里。王志平动员他把所藏的枪支弹药拿出来,他答应了。后来被原六梯团的团副沈庆云知道了,沈不准刘把枪支给新六梯团。刘感到反悔不好意思,就偷偷地给了王志平两挺三八式机枪,这两挺三八式机枪,后来被送给了"民抗"。

1939年春,上海陆续有工人下来加入新六梯团,原来流散在外的老六梯团的人,也陆续回来了。干部也回来了一些,如原来第一大队的大队长赵石平等。徐市等地附近的青年也来参加。碧溪殷家弄的陈永泰、冯银泉、赵连生等也加入了队伍。这样到4月连同集训中队、有了3个中队。集训中队有百来个人,周建平("民抗"派来)任中队长,王志平任指导员,金恒熙、徐庆、高振球任排长。新六梯团虽称一个团,实际只是一个大队。

4月底,"民抗"部队从梅李地区乘船到新六梯团地区活动。不久得悉,新四军的"江抗"二路已东进。于是,周文在与"民抗"商议,决定新六梯团随"民抗"主力到阳澄湖去。"民抗"除留一部分人由任天石等带领坚持在梅李外,主力由杨浩庐、赵伯华带领和新六梯团一起乘船经鲇鱼口到达阳澄湖畔的太平桥。

在太平桥,"民抗"、新六梯团与叶飞领导的"江抗"部队会师。三支部队会师后即向常熟东部进军,先后消灭清除了梅李、董浜、珍门一带的土匪和游杂武装,另一些经过改编进入了"江抗"部队。这时,新六梯团的集训中队回到过小市,陈希仁等就在这时参加了部队。

9月底,"江抗"部队西撤。在江阴,新六梯团被改编为"江抗"二路三支队。赵伯华任支队长,周文在任教导员,王志平任八连指导员。"民抗"主力与其他部队也被编入"江抗"。"江抗"二路三支队下辖七、八、九三个连,王志平此前曾在九连当过指导员。

10月间,"江抗"到了西石桥,部队在此进行整编。新四军六团("江抗"二路)编为"江抗"一团,"江抗"二路三支队被编为一团三营,王志平所在的三支队八连为一团三营八连。后部队开往扬中整训。

新中国成立后,王志平先后任上海市公安局和华东公安部科长、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庭长、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徐汇区人民政府顾问等职。王志平1983年离休,1997年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