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寰(1895-1941),原名景福,1895年出生于常熟东张镇(现常熟市碧溪新区东张集镇)一个开小酒店的平民家庭。少年时就读于何市镇桂村高等小学,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得校长徐翰青先生垂青。后因家贫,无力升学,就在其父的小酒店内操劳营生达十余年之久。后经徐翰青先生指点继续求学,于1919年秋考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学习一年毕业后,先在上海澄衷中学担任体育教员。1921年秋,又转赴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员。
在宣城四师,陈震寰结识了革命先驱者恽代英和萧楚女。当时,恽代英任宣城四师教务主任,萧楚女也应恽代英之邀在宣城四师任教。他们边教课边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在学生中先后建立了求知社、互助社、新群社等进步团体。萧楚女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威信。陈震寰对萧楚女也十分钦敬,志同道合,遂成莫逆。他与萧楚女等人一起,发动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他们还支持学生与反动学监唐石亭进行斗争,险遭安徽反动当局逮捕。萧楚女、陈震寰闻讯,先后离开了宣城四师。
1922年秋,陈震寰来到四川重庆,担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事务主任,并兼重庆县立联合中学卫生部主任及体育教员。在重庆联合中学,他再度与萧楚女共事。
重庆联中校长熊禹治对萧楚女、陈震寰等人的活动表示支持。萧楚女、陈震寰及同事杨效春等人,将重庆联合中学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为解决失业失学青年的就读问题,陈震寰配合萧楚女、熊禹治等人于1922年11月开办了选士、育才的重庆公学。就在四川期间,陈震寰由萧楚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受到四川反动势力的迫害,陈震寰于1924年春离川回苏,去镇江省立六中任体育主任。
到镇江后,陈震寰孤军作战,感到难有作为。1924年11月2日,他将自己的想法写信给他革命的引路人萧楚女,诉说自己"很想丢此无味之事,寻一较有益于社会的事做"。萧楚女接到他的信后很快就给他复信。萧楚女在复信中向陈震寰指明了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步骤和方法:"要有很多人都相信我们,而且要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组织为各种会社。""我们这样的组织将要散布于农工商兵一切被压迫的人里面,便恃此推倒一切。"复信还鼓励他在教师的岗位上多做工作,并向他介绍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以及从中学到进行革命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1924年底,陈震寰联络上热心社会事业的穆源小学教师杨公崖和新镇江周报社的陈斯白等人,发展他们加入了当时进步的中国国民党,并于次年5月组建了国民党镇江第一个区分部(对外称"三五同志会","三五"指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后,国民党组织在镇江有了很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陈震寰还在青年中做宣传发动工作,成立了小图书室,买来《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杂志,让青年阅读,并把进步青年组织起来,于1925年6月初成立了"青年励进会",为在镇江发展共青团组织做准备。稍后,在陈震寰的联络下,以镇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的学生为骨干,成立了镇江共青团特别支部。这是镇江第一个共青团组织。陈震寰虽不是这个支部的成员,但这个支部通过他与团中央联系。
在镇江期间,陈震寰发动进步青年与反动的国家主义派(即"醒狮派")作了坚决的斗争。在这段时间里,陈震寰在给"郑容"(团中央的代号)的信中多次表示:"景福自与兄认识后,无日无时不以兄之言,做吾之工作指导者。""要知我是一个决志的人,对朋友一定'诚''忠',并时时为朋友出力。""一息尚存,吾决不愿为革命之落伍者。"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坚强决心。
在镇江工作期间,每逢寒暑假,陈震寰利用回到常熟度假的机会将小学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小学教育改进会。由于参加小学教育改进会的人员大多思想进步,因此通过的决议案,都与共青团的主张相吻合。他还在家乡建立平民施医局,通过对贫苦人民的施诊给药,宣传进行社会革命的道理。
1926年3月间,陈震寰向上级提出了去黄埔军校工作的请求,并于5月间毅然辞职离校,6月到达广州。到广州时,正好是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不久。萧楚女在农讲所任代理教务主任。陈震寰随即进了第六届农讲所学习,并于10月初毕业。此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正取得节节胜利。年底,陈震寰接到了镇江时的好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的陈斯白自杭州发来的电报,邀请他速去杭州十四军政治部工作。陈接电后,立即赶赴杭州,担任十四军政治部组织科长。1927年春,北伐军继续胜利进军,江浙军阀望风披靡。十四军于3月21日进驻无锡,陈震寰也随军政治部于是日到达无锡。此时,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暴露,宁汉分裂呈表面化。由于形势日趋紧张,陈震寰也不得不离开十四军,于"四一二"前夕回到常熟。此时,国民革命军进驻常熟不久,常熟各界人民在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和国民党县党部的发动下,掀起了国民革命的热潮。陈震寰的到来,受到了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和国民党县党部领导人的欢迎,随即被任命为公安局政治指导员兼工人纠察队指导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陈震寰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只得蛰居乡间。为维持生计,他曾在本乡和苏州、昆山等地做过代课教师、公务员等工作。1929年初,陈震寰应好友陈斯白之召,再次来到镇江,他先后担任了国民党镇江县第一区党部执行委员,县党部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他到国民党里做事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开始只是应付差事,到后来干脆很少去上班。1930年1月,国民党江苏省党务整理委员会以"迹近反动、久离职守"为由,将陈震寰撤职。此后,陈震寰去江苏省会救济院所属游民习艺所工作。
1934年初,陈震寰又回到常熟,担任县立体育场场长。年底,因与常熟县教育局局长意见相左他辞去了体育场场长职务,回到了东张镇。不久,又去镇江,曾在体育场、中心民校等处工作。1935年12月,常熟进步青年宗小薇、朱文贵、王志平、程逵伯(程飞白)因组织读书会及参加学生论坛社被捕。次年初,周文在亦因参加学生论坛社在上海被捕。他们都被押往镇江监狱监禁。陈震寰多方设法营救他们,并亲自作保,将程逵伯保释出狱。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党政府曾施行一些准备抗战的措施装点门面。1937年春,江苏省政府通令各县成立"民众训练委员会"和"壮丁训练总队"。陈震寰担任镇江壮丁训练总队总队副,并兼任第一区(即城区)民众学校副校长和壮丁训练队队副,具体负责壮丁训练工作。陈震寰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再加上受训人员抗日热情高涨,壮丁训练搞得热火朝天。
“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壮丁训练队负责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简易防空壕等,还根据前方战事的需要,派遣民工夫役支援前线,并参与接待过境抗战部队、接运伤病兵员、维持社会秩序、查防汉奸等工作。12月8日,镇江沦陷前夕,陈震寰携全家逃往苏北避难。次年初,他携眷返回乡里。
回到家乡以后,陈震寰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以"抗日保家乡"为旗帜的地方武装。附近的一些小队伍和流落在各地的国民党部队的散兵游勇纷纷加入他的队伍。陈震寰还派人到上海去动员抗日青年下乡加入他的队伍。队伍发展到一二百人,编成3个分队,并拥有好多步枪和机枪。在队伍驻地及附近各村庄的墙壁上,到处写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钱买枪炮,出力打日寇""保卫国土、保卫家乡、保卫民众"等宣传抗日的标语。部队扩大以后,由于人员庞杂,纪律松弛,陈震寰亲自抓整肃军纪和军训工作,并请来一个军事教官,对战士进行军训。
陈震寰还要部队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驻地不要老是在一个地方不动,要准备天天转移,使敌人摸不到我们的活动规律。二是凡在夜间听到枪声、狗叫声、人喊声,看到火光,大家不能惊慌。这是土匪在抢劫群众财物,要立即派一个班出去,缴下他们的武器,夺回被他们抢去的财物还给群众。此后的两个月中,部队追击土匪20余起,俘获土匪30余人,缴到8支步枪、20来把匕首。
1938年4月间,全面抗战爆发初期,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任为常太地区政治指导员的周毓文来找陈震寰,说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要在常太地区建立省保安分团,以牵制日军。陈震寰考虑到当时国共两党正组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而共产党组织一时还找不到,因此就同意了周毓文的要求。陈震寰随即被委任为保安分团代理分团长。此后,常太地区及上海近郊的一些队伍纷纷加入陈震寰部队,队伍迅速扩大,至6月初已达千余人。接着,又由周毓文联系,国民党省政府通令将陈震寰部队交由"军委会别动总队淞沪特遣支队琴嘉太昆青松六县游击司令"熊剑东接收改编为第六梯团,任命陈震寰为第六梯团团长。
六梯团下设四个大队。其部队成员除农民、工人、学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民党散兵和帮会分子。这些人思想复杂,作风散漫。副团长吴善述从来不到团部,而是带着他的一帮人专门在外面敲诈勒索,影响很坏。几个大队长都是帮会人物,下面的骨干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熊剑东也在六梯团内安插和培植亲信,妄图把陈震寰架空。6、7月间,陈震寰在上海遇见了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周文在。在陈的要求下,周文在下乡来到六梯团,后被委任为政治主任。为了挽救和改造六梯团,陈震寰与周文在一起商量,认为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寻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由党派干部加强部队工作。
其时,中共常熟县委已经重建,并已在梅李塘桥部队中进行活动(8月初建立"民抗")。陈震寰、周文在等人多次与"民抗"联系接洽,但由于"民抗"本身的干部力量缺乏等原因,未能给六梯团以具体的帮助。
8月中旬,陈震寰、周文在先后到达上海。陈震寰在上海租界邮局打明码电报给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电报中提到苏南沦陷区有建立敌后游击武装的良好条件,要求八路军速派干部来到苏南沦陷区,可以建立起10万人枪的抗日武装。在此之前,陈震寰还写信给以前的友人,此时在无锡梅村参与抗日武装的共产党员陈枕白等人,设法寻找党的关系。同时陈震寰要周文在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去,但因道路不通,故而要周先到广州。
在周文在离开六梯团后,熊剑东带了一批特务亲信,企图伺机攫取六梯团的指挥权,但未能完全得逞。9月间,六梯团在猛将堂遭到日伪军袭击,受到很大损失。周文在到达广州后,又辗转到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汇报了六梯团和苏南敌后的情况。在叶剑英的关心下,周文在回到上海。随后,通过中共江苏省委介绍,同中共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正式接上了关系。10月初,周文在回到六梯团。与熊剑东之间的对部队的控制和反控制斗争就不可避免地开展起来了。根据县委指示,周文在与在六梯团挂名而与"民抗"有联系的王志平等人一起积极活动,团结陈震寰并教育争取团部的一些青年干部,重点抓好六梯团三大队官兵的思想教育工作。
10月底11月初,日伪集中优势兵力,对六梯团实行"八路围剿"。经过几次战斗后,六梯团溃散,陈震寰避往上海。周文在等人决定乘此机会,改组部队,建立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中共常熟县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派杨浩庐作为常熟"民抗"的代表,和周文在同去上海,动员陈震寰回到常熟共同重建部队。他们把六梯团溃散人员收集起来,将王志平率领的小市自卫队人员充实进去作为骨干,还吸收一部分青年学生和店员,组成一个集训中队,仍以六梯团名义在徐市一带活动。这时的六梯团已成为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抗日地方武装,通常称为"新六梯团"。
新六梯团建立以后,一面加强了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一面在当地农民中开展了扩军工作。部队不断扩大,不久即有了一个大队的建制,控制着以徐市为中心,方圆近20华里的游击基点。1939年春,常熟"民抗"遭到伪军和土匪的多次骚扰。县委考虑到"民抗"和新六梯团活动地区狭小,难以回旋,决定让"民抗"会同新六梯团转移到阳澄湖地区。4月底,部队经水路来到阳澄湖地区,与当时尚有抗日统一战线关系的胡肇汉部队会合。
1939年5月14日,以新四军六团为主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一部,由"江抗"副司令吴焜率领,越过苏常公路,到达阳澄湖地区,与"民抗"、新六梯团会师。接着,"江抗"部队在"民抗"、新六梯团的配合下,分三路进军,将常熟东乡一带的伪匪武装迅速廓清,原有的一些地方抗日武装也纷纷被编入"江抗"。以后,"民抗"、新六梯团又随"江抗"回师向西和向东行动,继续与日伪军作战。在随"江抗"行动和作战过程中,"民抗"和新六梯团得到了锻炼和壮大。
新六梯团回到常熟之时,逮捕了混入部队的作恶多端的原副团长吴善述,并改编了受其控制的武装。新六梯团也随即改编为"江抗"独立三支队。7月底,"江抗"独立三支队正式改编为"江抗"二路三支队,陈震寰任二路副司令。9月初,"江抗"二路三支队被编入"江抗"一团三营,向苏北进军。当时由于家庭原因,陈震寰没有随部队西进,而是留在地方继续投身抗日工作。
1939年底,常熟一带的抗日形势一度转入低潮。伪军头目徐凤藻曾下乡用封官许愿的方法想拉陈震寰入伙,遭到陈震寰的严词拒绝。陈震寰斥责汉奸徐凤藻说:"有鬼无人,有人无鬼。"保持了应有的民族气节。
1940年,陈震寰亲自把女儿朱雯送上了革命的道路。经中共东路特委培训后,1941年春,朱雯被分配至锡北黄东区任民运工作队队长,兼任区委书记,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41年7月,日伪出动重兵对苏常太地区实行大规模"清乡"。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大批抗日的干部、军人和群众被捕、牺牲或遭受迫害。8、9月间,陈震寰被"清乡"的日军抓去,3天后被残酷杀害于徐市北巷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