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无论家庭还是国家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寄予莫大希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成为民族复兴的举国共识。一百多年前,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对青少年的成长予以高度重视,并将此确定为党的重要工作之一。33年前,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关工委宣告成立,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更高站位、更大平台,全国各地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弦歌相传、华章不绝。2022年冬,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苏州市关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隆重推出开展“心怀梦想、心想成才、心有文明、心愿劳动、心系苏州”为主题的“五心”教育实践活动。由于该活动接地气、聚人气、富新意,所以一经推出就得到各级关工委的重视、支持,得到全市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
作为一位曾经的“关工人”,我认识到开展“五心”教育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心向往之、行将必至的成长指南,收获心有所爱、春暖花开的喜人成效。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开展一次学会“爱”、懂得“爱”的教育,提升道德水准、加强身心修养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这三个“永远热爱”和“五心”教育同根同源,都是为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可以说三个“永远热爱”为开展“五心“”教育指明方向、提质斌能,而“五心”教育将三个“永远热爱”在苏州落地细化、开花结果。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五心”教育必将更加根深叶茂、花果飘香。
笔者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1年,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利用自己从事史志档案工作30年,对常熟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比较熟悉的优势,为全市大中小学生讲课。由于我尽可能将发生在当地的红色历史、英雄人物、生动故事写进讲稿,使同学们听了有亲切感、自豪感,并激发光荣感、使命感,如去任阳小学、王淦昌高级中学讲“两弹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读书报国的故事”,去古里中学讲抗战时期常熟抗日民主政权在古里创办江南中学的故事,去梅李给全镇青年干部讲“梅李三杰”如何爱党爱国、投身革命、英勇牺牲的故事,去常熟理工学院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常熟建党第一人李强前辈如何“从大学生到革命家的故事”和“真实历史酿就红色经典——《沙家浜》的由来与启示”,去何市中学结合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讲“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长征的故事”,为全市12所新市民学校师生代表讲“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去石梅小学和东南街道暑托班讲“习近平爷爷爱读书的故事”,去常欣小学、游文小学讲“五星红旗的故事”,为沙家浜的中小学生作“读红色经典做时代新人”讲座,为虞山街道举办的家德家风教育活动作“家德家风教育为育人立德、为时代赋能”讲座……这些讲座,不但帮助青少年培植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怀,坚定了学文化、懂科学的决心,也使自己重温了红色历史,铆足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干劲。
十多年来,我写下20多篇讲稿,根据各类受众和不同需求,认真备课、热情宣讲。我有意识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的亲切教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庄重嘱托,广大人民对莘莘学子的深情召唤与讲稿内容融合贯通,做到党的辉煌历史与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相结合,前辈英模的坚定信仰与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相结合,将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永远热爱”与苏州市关工委提出的“五心”教育相结合,从而收到教育人、感动人、激励人的良好效果。
近几年来,我写下《唱响沙家浜传承红色情》《讲红色故事育时代新人》《“五老”上好校外思政课》《新四军故事是上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沙家浜故事可以这么讲》等体会文章,在《中国火炬》《薪火》《党史资料与研究》《铁军》等刊物发表,与大家分享我讲好常熟故事、中国故事的体会与感悟。十多年间,我先后被常熟理工学院、常熟市第一中学、王庄中心小学、常熟市少年之家、常熟市东南街道办事处聘为“校外教育辅导员”或“护苗红色宣讲大使”;被省文明办、省关工委评为“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此外,我还被常熟市委党史工办、市委老干部局聘为“银发先锋”宣讲团成员,并被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
今年4月,我从常熟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我深知,职务退了,“五老”的身份还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责任还在,我将继续努力,为将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作为时代新人所应肩负的使命、责任和开展“五心”教育的重要意义融入每一次讲课,送到孩子们的心里,倘如孩子们能从我的讲课中汲取一点营养并有所教益和进步,那就是我的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