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尧:一个把科学家故事讲进校园的老艺术家(三)
2023-06-02 16:21:25 作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顾小平 阅读量:889

熟悉刘喜尧的人都知道,刘喜尧是唱昆曲、唱京剧、说相声的艺术家,讲表演艺术还行,可是去学校讲科学家故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而且出口就是一百场,这可不是演戏啊,演戏与科学不是一回事。这里是领导来考察调研的会场啊,不是唱戏的舞台。

是的,1943年5月11日,刘喜尧出生在苏州观前街承德里31号,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了苏昆学校。成为一名“继”字辈的演员。1962年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在苏州开展“昆曲观摩演出大会”,刘喜尧在《卖兴》中饰演书童,演出结束后,刘喜尧的表演得到俞振飞的肯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苏昆院要排演京剧《智取威虎山》,刘喜尧的担任角色是栾平。从传统戏到现代京剧,从昆剧到京剧,刘喜尧凭着表演的功底,很快进入了角色。一天,在苏州开明大戏院演出,有一个动作是杨子荣踢栾平一脚,那天刘喜尧演得特别卖力,为了配合杨子荣的一脚,在翻跟斗的时候,用力过猛,不小心摔倒在台上。第二天,到医院检查,第五根腰椎骨析,在家里躺了一年,痛苦地离开了喜欢的昆剧舞台。调到了苏州歌舞团,成为搬道具的工人。

1980年春节,歌舞团要为40多位来自日本的访华成员演出。日语翻译孙来庆见刘喜尧说,你原来是表演京剧的,怎么成了搬道具的。我来叫你学日语吧。也就在这个时候,从海政歌舞团退下的演员王及伦来到了苏州歌舞团,会吹小号、做摩术、说相声,还会日语。工作之余,在孙来庆的指导下,他们一起编了日语相声《“钟声”传友情》。

在后来的演出中,刘喜尧与王及伦的表演,听着听着,日本人笑了,尤其是刘喜尧日语绕口令,标准的日语,极快的速度,从眼前这位苏州演员嘴里冒出来,还有那拉网小调,北海道的民歌,让日本外宾乐得合不拢嘴。以后,刘喜尧给日本朋友演了200多场。一次,500多名日本人到苏州寒山寺听夜半钟声。“国旅”和歌舞团商定,敲钟前几个小时,让外宾观看文艺节目。在刘喜尧的节目上,刘喜尧用日本诗人诗吟的方法和技巧,吟诵了《枫桥夜泊》迎得掌声雷动,现声沸腾了,日本游客如痴如迷。“要希——!”叫好声,“哗——”掌声。在中国听到“日本的诗吟”“拉网小调”,掌声、赞扬声不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每年都有10万左右的外国人到苏州游览,客人中日本人居多,会讲英语的也不少。搞一段英语相声,刘喜尧又有野心了。无巧不成书,刘喜尧隔壁家就有一位苏州大学懂英语的老师蔡峻年。蔡老师每天教他一段,他就一整天背诵它,简直入了魔一样,终于完成了英语相声《东方明珠》。

在演出中,刘喜尧可以根据不同的观众运用不同的语言,有时要用灵活运用普通话、苏州话、日语、英语四种语言说相声。每一场,都是一个文化盛宴,苏州重大活动,刘喜尧都要带着相声参与其中,享受着艺术带来的乐趣。

1987年7月刘喜尧与王及伦带着相声《东方明珠》参加在徐州举办的“首届江苏省相声大奖赛”,由于风格突破了传统的方法,过于超前,一些评委接受不了,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带队的苏州领导觉得十分的“难看”,两天后,作为总评委的马季来到了徐州,在欢迎宴会上刘喜尧争取到了机会,他用日语表演了日本绕口令。马季当声拍手,连声叫好。并说,早就知道苏州有两位用外语说相声的。让刘喜尧晚上六点到徐州体育馆,要听听他的外语相声。

刘喜尧五点半就到了体育馆等他心中的偶像,马季来了,刘喜尧表演了日语相声《钟声传友情》《牡丹亭与真由美》。马季很是惊讶,称赞他是用外国的语言传诵中国的艺术,很是佩服。

机缘巧合,1988年9月13日,刘喜尧受邀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苏州古典园林与苏州古典艺术”的节目时,当时的文艺部负责人于波对刘喜尧说,下班后,一起走。

刘喜尧跟着于波进了家门,谁知是马季的家,原来他们是俩口子。于波让马季收刘喜尧为徒。马季连说,不要,不要,他还用英语说相声,我们还是交流吧。刘喜尧说,马老师,你收我为徒是我老师,不收我也是我老师。你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老师。马季说,就这么定吧。刘喜尧一下愣住了,是收呢?还是不收?于波提醒道,收你了,赶快拜师啊。刘喜尧赶紧鞠了一躬。马季当场写下: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

刘喜尧成了马季的第十位徒弟。刘喜尧在相声艺术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了师傅的指点,加之不懈努力。1995年荣获中国曲艺第二届牡丹奖,成为苏州第一位获此荣誉的艺术家。2001年,刘喜尧在苏州收美国企业总经理柏迈高为徒,苏州人民政府还特意举办了(友谊之花)大型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三次直播,是当年中美文化交流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