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劳动教育大师云课堂——感受苏扇竹刻的传统魅力
2022-05-10 15:17:48 作者:元和街道关工委 阅读量:896





小小竹片上承载万千风雅江山如画,正如苏州这片土地上承载的江南文化风物潇洒。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其内涵广阔,积淀深厚,亦在于其启迪创新,探究无穷,尽其精微,致其广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动学生劳动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传承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一”劳动节期间,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大师云课堂”,邀请苏扇竹刻大师孙少春给同学们讲述苏扇竹刻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师简介

孙少春,男,1987年生,喜刻竹治印,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青年手艺人协会理事,苏州市竹刻协会会员。竹刻“八仙神通图”:2019中国“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竹刻“牡丹亭”游园:2019中国“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浅刻绣眼笼“四君子”:第九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

苏州竹刻历史

苏州竹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兴起于明代的嘉定和金陵两派竹刻都与苏州血脉相连。明代中期苏州工商发达经济兴旺,这也催化了昌盛的文风。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手中的风雅——扇子,成了姑苏风流,扇边雕刻成了衡量扇子价值的重要标准。据叶德华《苏扇漫谈》云:“苏扇问世之初,竹刻工艺已经在江南盛行,扇骨竹边质理清细,色泽鲜润,一经奏刀,每获良效。于是扇边竹刻应运而生。”

后来,苏州竹刻的表现形式因其作品类型的多样化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扇边雕刻虽然还是主体,但是其他如臂搁、镇纸、茶则、茶匙等文房茶室文玩形式的出现也促进了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发展,透雕、圆雕、浮雕、留青、刻青等表现形式极大地提升了苏州竹刻的艺术魅力。以竹为媒,以刀为笔,一幅幅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

空中云课堂

在课堂上,孙大师,一边向孩子们展示苏扇竹刻作品,一边讲解苏扇扇面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制作工艺,讲解扇骨竹刻的的雕刻要领。雕刻需要先画图稿,再参考图稿进行雕刻。雕刻时全神贯注的投入,一旦雕刻错了是不能修改的。雕刻是个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最后,同学们也向大师展示了自己最心爱的扇子。

一节精彩纷呈的劳动教育大师云课堂,孙少春大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与技艺。小朋友在收看的过程中,也收获满满,为传统工艺感到惊叹,为劳动大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折服。

本次劳动教育大师云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苏扇竹刻的文化魅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