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生日红包的华丽转身
2021-08-20 10:32:01 作者:姑苏区关工委办公室 阅读量:920

2021年7月,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这一天,姑苏区双塔街道宏葑社区的社区干部来到宏葑新村77幢201室,把一个装有1600元的红包交到这户贫困人家的双胞胎女儿手中,就读于平江中学初三年级的孙敏、孙婕姐妹俩捧着热乎乎的红包,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感激而又高兴的笑容。原来这是社区干部在送助学善款呢。收下捐款后姐妹俩当即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亲爱的顾爷爷,十分感谢您对我们的资助……祝您健康长寿!心想事成!”。


她们口中的顾爷爷是谁呢?他,就是姑苏区离休老干部——顾仲良。

今年六月,是顾仲良老人百岁寿诞,子女亲友们专门为他举办了热烈而温馨的庆生。尽管生活简朴的顾老事先关照过不收红包,但还是有亲友送了一红包。顾老和老伴、子女一商量,决定将这笔钱用来资助贫困学子。收到顾老的捐款后,姑苏区关工委迅速与有关街道及社区联系,最后把善款送到了双塔街道宏葑社区的贫困学生孙敏、孙婕双胞胎姐妹手里。于是便出现了前面那感人的一幕。

顾仲良老人是一名部队离休老干部,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82年离休。曾荣获中央军委独立功勋荣誉章、苏州市优秀党员、江苏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省和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苏州市十佳离退休干部等荣誉称号。这次捐款其实只是他数十年来捐资助学最近的一次,他让庆贺百岁华诞的红包发挥了最有意义的作用。

顾老平生经历充满坎坷。他1943年投身革命,为新四军传递情报,1944年正式成为一名英勇的新四军战士,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成长为一名坚强的解放军军官。“文革”期间,顾仲良被扣上“反革命”帽子,开除军籍党籍,蒙受十年冤狱,直至1976年才出狱。1982年他的冤案得到平反,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党籍、军籍和职务级别,并由退休改为离休。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十年浩劫”,他蒙冤入狱,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离休之后,他不改初心,坚持发挥余热奉献余生。“在遭受政治迫害的岁月里,我没有动摇对党的理想信念,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报党的恩。”顾仲良铿锵有力的话语,显示了他坚强的党性初衷。

离休后的顾仲良并没有安于颐养晚年,而是一头扎进了关心下一代的宏伟事业之中,成为了奋斗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的一名老兵。顾仲良老人一直把为贫困学子排忧解难当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长期以来,他每年都要拿出一笔不菲的款项来资助贫困学生,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毕业。 2006年起,顾老除了自己个人资助之外,还牵线搭桥,组织社会爱心人士长期结对助学贫困学生,资助期限可直到受助学子大学毕业,每年捐助资金达到1.5万元,累计捐助资金已二十余万元。如今资助的5名贫困学生已大学毕业。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他的子女及其周边朋友,都先后加入到帮困助学的爱心队伍中来。多年下来,资助人本着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孩子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的理念,从不与受助学生见面。但是,为了让每一笔助学金都发挥出最大功效,对每一个受助学生,顾仲良老人都会亲自上门家访核实他们的家庭具体困难。他还经常与受助学子通信联系,关心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每年暑假,他都会召集受助学子聚集到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互勉共进;有好几个春节,他还组织贫困学子一起吃团圆饭,乐享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顾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从事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和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并将此作为自己晚年的唯一事业,努力奉献余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一份社会责任。他每年都会根据上级关工委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利用暑假走进社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一日三惊,有惊无险”、“鲁西南艰难大行动”、“学雷锋、知党恩、讲道德、见行动”、“中国梦——幸福的梦”、“铭记抗战,不忘国耻”等多种主题的道德课堂,深受青少年的广泛欢迎。顾老通过道德讲堂这个载体,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以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为目标,努力营造“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使青少年在领略传统文化、树立理想信念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水平。

如今,顾老虽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但他仍然不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发挥着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他经常教育小辈,要永远不忘党的恩情,要有理想和信念。“壮志未酬人已老,党的宗旨永不忘,理想信念意志坚,老兵新传谱新篇”。这段话是顾仲良同志的自创,也是对这位百岁老共产党员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