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1月市关工委、教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五心”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苏关委〔2022〕54号)以来,苏州市教育局关工委积极部署,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从选择试点学校到全面展开,围绕“心怀梦想、心想成才、心有文明、心愿劳动、心系苏州”五个方面,通过课堂教育、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科学家和劳模工匠进校园、社会实践、研学游学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各校教育关工委也组织老教师、老同志参与“五心”教育,参加“老少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老少同台节目展演,融入教育关工委青少年政治思想、爱国主义、劳动、科技等方面教育之中,发挥了教育关工委老教师的独特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推进“五心”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将各县市区各学校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五老”勤耕播希望“五心”教育结硕果
太仓市教育局关工委
按照苏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五心”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苏关委〔2022〕54号)精神,我市各中小学围绕“心怀梦想、心想成才、心有文明、心愿劳动、心系苏州”五个方面,通过课堂教育、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科学家和劳模工匠进校园、社会实践、研学游学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我委组织老教师、老同志参与“五心”教育,参加“老少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老少同台节目展演,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劳动、科技等方面教育,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独特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心怀梦想”,助力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我们通过课堂教育、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等途径,让青少年明确“心怀梦想”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深刻了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分学段、分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研讨、书画、演讲、征文等形式,帮助他们构筑梦想、点燃梦想。通过开展“我心梦想”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善于成梦,并将“个人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把青少年培养成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踔厉奋发的时代新人。
依托“五老”资源优势,开展“老少同声爱国情 同心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委组织引导讲师团成员编写主题教育宣讲材料,用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自制PPT,进校园、进社区,利用国旗下讲话、专题报告、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夯实成长通道,受益学生16000多人次,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与欢迎。如朱棣文小学方佩珠老师撰写的《在我家的地下交通站》,点燃了青少年理想、信念之火焰;归庄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英老师撰写的《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科学的情怀。
3月1日上午,春寒料峭,港城小学、港城二小关工委和浮桥七丫村校外教育辅导站联合举行“承红色之志前行,续写新时代华章”----“三.一”惨案92周年纪念活动暨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学生代表8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港城小学校长俞芳芳发表讲话,教育引导学生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感恩先烈,听党话,跟党走。港城二小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介绍了学校围绕“三.一”惨案,开展“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系列主题黑板报制作的情况,大屏幕展示了一张张黑板报的精彩画面,三位少先队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赵一曼烈士的家书,感染了全体人员。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把爱党爱国的热情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纷纷表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努力学习,砥砺奋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二.“心想成才”,助力青少年积聚奋进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工作者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对青少年开展立志成才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其奋进潜力,是培养能担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积极性,结合如神舟飞船、中国空间站等“大国重器”取得重大进展的时事节点,及时跟进教育,宣传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习惯;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手工展示,小制作小发明小改革小技能竞赛等活动,点燃青少年爱阅读、爱科学、爱探究的激情。通过开展“我心有才”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树立远大志向的同时,不断涵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持之以恒,钻研笃行,让志向化成技能和特长,让梦想成真,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创新探究、具有一技之长的时代新人。
明德高中王金云老师2023年3月退休后,积极参与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他花了大量时间钻研机器人竞赛项目,循循善诱地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2023-2024年度辅导学生在白名单比赛和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13项、省二等奖15项、省三等奖2项,苏州市一等奖9项等。尤其是2023年辅导学生在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创新之星(冠军),2024年也在省赛夺冠代表江苏参加国赛,使明德高中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智能机器人赛项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除了机器人比赛,王金云老师,还积极辅导学生在2023年太仓市科技创新比赛、2024年太仓市科技节的纸桥承重、纸梁承重、弹射飞机、橡筋动力飞机等项目中获得优异成绩。王金云老师还辅导外校学生获奖,如良辅中学创新之星、市一中创新之星、明德小学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并为省市科技教师培训活动进行A、B类项目展演,进一步扩大了明德高中在机器人特色方面的影响力。辅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和其他科技竞赛,培养了孩子们对科技的浓厚兴趣,提升了孩子们的科技素养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孩子们”我要成才,报效祖国“的火焰。
7月26日下午,浮桥中学的老教师组织社区部分中学生前往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走进身边实验室”科普研学之旅,海苗生物董事长谭淼博士就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生命科学前沿热点、技术等话题,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引导大家进入充满生命奥秘与科学探索的神奇世界。参观了海苗生物文化长廊,听了谭博士的解读,青少年们进一步了解了生物科技的前沿动态,一颗颗充满好奇、充满探索欲望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悄然播下,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科学、渴望成才的兴趣和愿望。
三.“心有文明”,助力青少年提升文明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我心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文明养成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并掌握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等礼仪并积极实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礼仪素养,把青少年培养成为诚实守信、言行文明、谦恭礼让的时代新人。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与校园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童”字系列、“学习二十大 争做接班人”“青少年学生‘五心’教育”等活动120场。深入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示范观摩,开展“八礼”“食育文化”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努力成为品德高尚、文明有礼、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利用组织申报新一批苏州市级文明校园的契机,推动文明校园发展实现“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双突破。落实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校园,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指导,开展全市中小学生“遵守则,学规范,重养成”行为习惯养成主题视导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竞赛等,建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方案,评选表彰新一批“新时代太仓好少年”“2024年度优秀文明小公民”。通过主题班会、实践课程、观摩、视导、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文明修养,规范青少年的一言一行,开创青少年学生人人争当“优秀文明小公民”的良好局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心有文明”的高素质接班人。
四.“心愿劳动”,助力青少年体会劳动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习知识、磨练意志,提升个人动手和协同合作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集体主义和弘扬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基础。通过开展“心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劳动为荣,发现劳动之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具有劳动能力,“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人。
今年10月底,品良工作站老同志组织荣文小学学生代表前往劳动实践基地-----“太仓市少年农学院”,开展“金柿满枝头,喜摘庆丰收”劳动实践活动。采摘过程中,老同志在一旁耐心指导,如何分辨柿子的成熟度,如何正确采摘柿子而不伤害果树,孩子们掌握了劳动常识,采到了成熟而饱满的柿子。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热爱劳动、珍惜果实的种子。
归庄小学退休教师顾忠良以“小小鲁班”木工社为载体,组织高年级学生学习、探究传统木工工艺。从拆卸、安装小小木板凳开始,激发学生对木工手艺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展示各种木工工具的名称,介绍其功能及使用技巧,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凿子、锤子、直角尺、三角尺、板手、螺丝刀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介绍了常见的木材材料、重要价值以及制作前的选材和加工顺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探究木工工艺的兴趣。然后顾老师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根据想象力进行设计创造,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心中的作品。孩子们有的负责选料,有的锯木料,有的刨板材,有的凿方孔,有的拴紧螺丝,有的用扳手检验螺帽的松紧……他们一起交流,相互帮助,在顾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共同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完成了一个个小作品,学生的脸上个个洋溢着成功的喜悦.通过一个学期的“小鲁班”木工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木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木工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乐于投入创造性劳动的情感。
五.“心系太仓”,助力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进行中国特色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美丽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太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生养我们的美丽家园。现在的青少年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太仓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从小播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才能收获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我们依托文明实践基地、“美丽乡村”示范点以及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馆开展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看太仓、访太仓、绘太仓、唱太仓、写太仓”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苏州和太仓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仓的不懈奋斗史和历史巨变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太仓的宏伟蓝图和实践措施。通过开展“心系太仓”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好太仓故事,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心系太仓、讴歌太仓、立志为太仓增光添彩的时代新人。
3月9日是“保护母亲河日”,太仓市教育局关工委与太仓海事局、太仓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太仓海事局和太仓生态环境局的两名宣讲员绘声绘色地为来自时思小学的25名学生代表普及长江保护及水上安全知识,随后海事执法人员带领同学们登上海巡艇巡游长江,实地感受万里长江的壮美画面,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一名合格的“长江小卫士”。最后,老同志们带领同学们走到江堤,主动捡拾江边垃圾,以小小举动践行“聚焦长江保护 守护碧水蓝天”的初心,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保护长江的法律意识,筑牢生态保护思想根基,厚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太仓市实验小学在“大思政课”理念的推动下,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五老“作用,依托地域特征,创造性地开辟了行走间的思政课“方圆一公里”课程。以学校为“圆心”向周围深入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将它们作为学生思政学习的实践场。“阅读一座城”是“方圆一公里”课程的一项精品课程。在老教师们的引导下,“阅读一座城”项目课程在博物馆与规划馆的合作中开启序幕。在博物馆中,同学们借助一件件带着历史印记的展品,与馆内专业研究员对话;通过一个个具有真实问题的项目研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传承文明,激发思考,提升审美能力。在规划馆中,同学们研究老街故事,思考古树保护,畅享未来城市规划……阅读城市的实小身影闪现在太仓这座城的角角落落,爱家乡的种子由此生根发芽,建设家乡的愿望就此树立。在行走中传承优秀文化,在行走中明晰社会责任,在行走中打开广阔格局,在行走中体会生活在“美丽金太仓”的幸福感,在行走中激发广大青少年心系太仓、热爱太仓、建设美丽新太仓的强烈感情。
发挥“五老”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五心”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树立理想、锤炼意志、传承文明、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助力青少年成为“心怀梦想、心想成才、心有文明、心愿劳动、心系太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个重大主题,组织实施“我爱你,中国”青少年“五心”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老同志和学生一起积极排练节目参加太仓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的“老少同声爱国情 同心奋进新征程”老少同台展演活动,朱棣文小学表演的《这盛世如你所愿》荣获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