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那一瞬,仿若回到了往昔朝气蓬勃的年岁。
我们“宇宙苏”志愿团队怀播种之心,种希望之梦,励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弘扬正能量中传递关爱和梦想。烈日炎炎下,少年意气飞扬,踏上播种爱的征程。
一心播种,三地生花。
萤火化灯光挂书勿牛角
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灯光,跟着父母风雨兼程的你们,希望能在这里停靠。送来绵长的温暖,有趣的知识,珍贵的友谊……如果看不到清晰的将来,但愿我们能够将希望种到你们心里,期待光明的绽放。
开启志愿活动的第一天,看着孩子们年纪都不大,比同年龄的还要瘦小一些,踏进教室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吵闹打趣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让人觉得屏息走进都会打扰了这样的氛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时此刻,让人有些鼻酸。沉默、懂事,他们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一开始,她用懵懂的目光看着我,或是对身边人怯怯地笑着,但是当我带着所有人读单词的时候,她总会用圆而亮的眼睛看着我,大声地跟着我读,满眼都是希冀的光,像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蜕变。
也许原生家庭的处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无法让他们亲身领略世间光怪陆离的风光和各有风情的文化,但是我们清楚,书籍可以。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中西不同的背景下,用两种语言阅读同一个故事,从浪漫的维也纳到抗战后的北平,从西欧的歌舞厅到中国的四合院。灯光把整个教室照亮,希望囊萤映雪在这里成为一个传说,一种激励;书籍点燃了智慧的火焰,希望牛角挂书在他们心里成为一种想象,一个榜样。
“嗒”!幼小心灵的土壤里,那一刻,那一瞬,蕴含着勃勃生机的种子发芽了。
战火燃心火星火传炬火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党史的精辟概括。百年之前,中国的有志青年怀揣着振兴中华的理想,从上海的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完成了建党的创举。生与死、冰与火的考验引领中华儿女奋发图强,顽强抗争,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百年辉煌。百年之后,我辈青年学子传承初心,力学笃行,沿着革命先辈奋斗出来的伟大事业道路坚定不移地前进,也希望能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
追忆建党风云,朗诵爱国诗篇……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背景下,童心向党,孩子们以学生、老师、文化传承者等多重身份参与活动。我们带领他们走过百年历程,从泥泞中探索到最后乘风破浪建立新中国,百年之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之后,我们希望当代青少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花一般的年纪不该虚度,我们需要强化孩子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的身份意识,增强他们传承文化的责任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应牢记于心。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抑扬顿挫的朗颂声渐近渐远,薪火相传,是红色文化的大树在慢慢地向阳而生,枝繁叶茂。
诗文启智慧词曲润人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的乌托邦寄托了古今多少人的理想;“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梦蝶是多少人的大梦一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怆然泪下感动了多少爱国之人……我们抓住活动的尾巴,带着孩子们想象自己长衫折扇漫步于古时街道,听李白斗酒诗百篇,看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观长安城春草木深,窥纳兰性德赌书泼茶……古代的梦和美,就在一首首诗词中,像水波一样漫过来,漫过来,徐徐走过多少光阴,走进孩子们的记忆里。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现代人沉溺于物质中,沦为它永恒的奴仆,我们的精神与贫瘠太久了,我们太需要诗中的露水和鲜花来铺就一条一往无前的路。张潮曾有“若无瀚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的风流,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总角之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体会到诗人的智慧和志向,期待着他们在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咏诗千首,可以慰风尘”,这是我对孩子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希望他们以笔为刃,破壁而生。
播种的过程,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的过程,是一颗心碰撞一颗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何时,少年强则国强。关注和引导,关心和鼓励,都应该化为细碎的美好瞬间入住孩子们的记忆中。播下小小的种子,期待他们能够遇见希望,走向光明。
一起成长,播撒希望,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