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省关工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今年的工作
2020-04-21 15:01:28 作者:市关工办 阅读量:1922

3月26日省关工委召开全省关工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批示、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今年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俞杏楠参加会议并在省关工委会议结束后讲话,他要求,各地关工委要把这次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按照省委任振鹤副书记的讲话要求和省关工委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计划,把关工委各项工作完成好、落实好。

3月30日,市关工委主任秦兴元同志主持召开主任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关工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同志在市委常委会研究关工委工作时的讲话。

会议认为,全省关工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十分委重要,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同志亲自参加全省关工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体现了省委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3月27日,市委常委专题听取了全国、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苏州关工委工作的汇报,会议对关工委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关工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全国、全省关工委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苏州人,助推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是开展“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在服从防控疫情大局的前提下,采取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安排好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二是继续加强“四项建设”和全面推进“校站结合”工作机制,推进全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要认真贯彻全省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培训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四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把加强“四项建设”和“校站结合”工作作为辅导站提质增效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举措。抓好辅导站示范点的创建和面上推广。

三是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实施精准化帮扶,推进“三扶两创”活动取得新的实效。要把“三扶两创”工作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形成党委领导、农业部门支持、关工委主动作为、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农业系统关工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扶两创”活动,努力培养一批讲政治、有理想、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形成关爱工作合力,扎实推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平安苏州建设工作要求,配合政法等部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积极推进“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工作。协助配合政法、公安等部门推进公安派出所建立关爱工作站,确保按时全面完成建站任务。继续发挥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常态化监督作用,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力量。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要继续助学、助困、助残、助孤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五是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新时代民企关工委工作健康发展。要坚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组织协调、市场监督部门归口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衔接、理顺民企关工委工作的关系,为青年职工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探索和加强民企关工委工作的新途径。

六是贯彻落实“两个文件”,巩固完善“党建带关建”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关工委组织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两个文件要求,按照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支持,巩固完善党建带动、关工委主动、部门联动的党建带关建工作制度。要继续加强关工委班子建设,继续扩大基层关工委组织的有效覆盖面。要深化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壮大五老队伍,动员更多的五老参与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来。

七是突出政治引领和舆论导向,聚焦青少年主体与关工委工作,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讲政治放在全市各级关工委宣传思想工作的首位。根据立德树人新要求,坚持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团结和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充分用好关工委系统自办的网站、简讯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