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办好留守儿童辅导站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018-09-29 09:15:44 作者: 阅读量:1923

  射阳县海河镇条海村关工委副主任  李余礼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6岁。从1957年做民办教师起,吃了四十多年“粉笔灰”。做民办教师时,我边工作、边进修,1983年获得苏州大学中文函授专科毕业证书。1984年,转为公办教师,同时又被县政府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01年从条海小学教导主任的岗位上退休,2006年开始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后来由1个站扩展到8个点,接受辅导的学生和幼儿也从2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今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我办留守儿童辅导站的专访,《人民日报》6月6日“要闻版”发表了记者采访我的报道,我还评上了“中国好人”。

创建“余礼儿童辅导站”

   2006年春天,我在镇关工委主任吴德尧的鼓励支持下,创办了全镇第一个校外教育辅导站——“余礼儿童辅导站”。我将自己家中用于会客的近百平方米瓦盖玻璃墙房子腾出来,作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我自己掏钱买了8张正方形的钢化玻璃桌子,在房间里一字摆开,每张桌子上都放着2只玻璃盘子,一只盘子里面放的是汉语单词翻译成英语的卡片,另一只盘子里面放的是汉语拼音棋子。墙上挂的摇篮字典。所谓摇篮字典,就是偏旁部首,以及含有这个部首的一组汉字。每个字中的部首部分,都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让孩子们一看就清清楚楚。

  我的校外辅导,与众不同的是辅导方法生动活泼,对孩子们有吸引力。我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教学搬到辅导站来,也不是像一般家长那样,看住小孩做作业,随时接受孩子询问,帮助孩子纠错,而是根据孩子们好动好玩的特点,设计出一些游戏和表演节目来,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我制作了100多副“汉语拼音棋子”,除了给来站的孩子玩,还送给周边的学校让孩子玩。今年暑假,新华网、江苏电视台和扬州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王昭君,先后前来拍摄了孩子们玩汉语拼音棋子的全过程,上海、南京、江阴、太仓也有师生前来参观访问。我还编写了汉语、英语《双语联唱》的唱词,谱了曲,教孩子们唱,既学汉语,又学英语,用这样的方法辅导孩子,孩子兴致高、趣味浓、分得清、记得牢,提高了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

  我家里的“余礼儿童辅导站”开办以后,周边的孩子要求参加的越来越多,光靠我家里这个站已经容纳不下,而且路远的孩子前来参加活动,我也担心途中的安全。所以,我又在镇上创业街和附近村,找住房比较宽敞的农家协助,先后开辟了7个辅导点,包括一个电子阅览室。每逢节日,各辅导点都悬挂国旗、队旗、红灯笼,开展唱红歌、讲革命故事、教电子琴、学电脑等活动。每个点都推选一个高年级学生担任大队长,还请海河小学老师丁海翠、东方红幼儿园幼儿教师吴其龙,以及退休中、小学老校长戴静园、于从智、刘以训和老教师王志强、王桂英等人,帮助我做点上的辅导工作。我自己则在双休日轮番到点上去作辅导,半天跑两到三个点。

  我办辅导站,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开始有点不理解。后来,他们看到我做的事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意义,就支持我。过年过节他们回来,都到辅导站看看,拍拍照留个纪念。他们要支持我钱,我不要,我说:我有钱,只要你们理解爸爸就行。

关爱留守儿童和特困生

  我们村夫妻双双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比较多,孩子大都留在家中,由祖辈或其他亲友照管,我对这些留守孩子予以特别关爱。我不但优先吸收留守孩子到我的辅导站、点参加文体活动,平时还经常登门为留守孩子辅导家庭作业。我经常骑着自行车,经过四条街、三座桥、五个十字街口,来回十几里,挨门逐户为十几名留守孩子辅导学业、释疑解难。海河小学三年级女生戴梦妍,父亲在上海、母亲去日本务工,她平时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着,学习成绩不佳。我让她来辅导站学电脑,经过十几个双休假日的辅导,如今她已经能娴熟地打中文、译英文,期末考试,英语考100分、数学99分、语文97分,成了一名“三好生”、优秀班干。

  我不仅在思想品德和学业上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我也千方百计地照顾。春天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送春卷,夏天送韭菜、鲜玉米,秋天送新米、山芋,过年过节送包子,还送一些鸡、鸭、鹅。我老伴陈必云,双休假日给在辅导站免费吃饭的孩子们烧菜做饭,不收家长一分钱。我自己花钱给留守儿童送生日蛋糕,过年过节还免费给特困家庭留守儿童换新衣。我老伴进城或走亲戚回来,总要带些果品、巧克力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总是亲切地喊她奶奶。有人问:“这么多孩子在你家,您不觉得烦?”她笑着说:“我孙子、外孙子都在外地,他们就是我的孙子、外孙子,吵吵闹闹更觉得高兴!”

  对村里的特困儿童,我尽力而为予以资助。我父亲李柏森是一名抗日老战士。海河镇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在海河小街命名了“柏森路”。我母亲杨兰英91岁离世,留下20多万元遗产。我们兄妹8个一合计,决定用这笔钱建立“柏森兰英基金”,我带头,兄妹8人,每人每年再向基金会捐资一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我们村的儿童董秀芝,年幼丧父,跟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比较困难,我们每年资助二千元供她读书。8年来,“柏森兰英基金”已开支了十多万元,共资助特困儿童20多人次。

我的“中国梦”

  创办“余礼儿童辅导站”以来,我为完善辅导站硬件,置办桌椅、乐器、黑板、健身器材等,累计已花了8万多元,还成年累月为办好辅导站奔忙,有人不理解,说:“老李呀,你何苦呢?”我想,我李余礼是共产党培养成人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恩永不忘,为党的事业工作,就是闲不住,干工作还不喜欢落人后,要争先。当年在条海小学做教师时,我在教学质量上硬是要和镇中心小学比高低。我想,人活在世上不做点好事、善事,不对社会做点贡献,就对不起党,也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后代。

  我有退休工资,家里种14亩稻麦两熟地,还养鸭、养鱼、养羊,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我每年拿出一万多元,给孩子们作小奖励。一年四季农活很忙,我除了办辅导站外,还在早晚帮老伴做农活,虽然人累一点,但我有精神。为了办好辅导站,我60岁学弹电子琴、70岁继续学英语,71岁学电脑,为的就是更好地给孩子们作学习辅导。

  我90高龄的母亲病危住进县医院,我白天让兄妹服侍,自己在家辅导孩子,晚上乘车去县城换班,第二天早上再乘车回来,直到老母病故,一天也没耽搁孩子。

  2014年7月下旬,我被查出直肠癌,去北京手术治疗,辅导站被迫关了门。我身在医院,心在辅导站。住院期间,我从护士服务台借来笔和纸,边养病,边编写德育、法治、语数外等辅导教材。2015年春,我出院回到家,前来探望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我坚持边化疗、边工作。海河小学校长戴浩明,送来桌子10张,长凳10条,还有黑板、书橱等,校外教育辅导站又重新开张起来。

  “余礼辅导站”能越办越好,与上级关工委的有力支持分不开。县关工委将省文明办、省关工委支持的电脑,给了我4台,成立了电子阅览室。2016年7月25日,市关工委主任陆树臻等领导专程来我们辅导站考察,回去后又支持我在家中办的辅导点2台电脑、一架电子钢琴、一台立式空调。

  我办辅导站,使许多孩子在校外受到良好教育,乡亲乡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积极支持我的辅导站工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民企厂长夏正连顶着炎日,请人用拖车把闲着的乒乓球桌送给辅导站用。木匠宗守来、张正飞两师傅,手里活紧,起五更、睡半夜帮我修乒乓球桌,打了几十面彩板和几十块小黑板,不收一分钱。个体户于堂,无偿让出两间楼房供辅导站办学用。海河小学杨浩、姚奉成等老师,经常来我站辅导孩子做作业。老校长王斯祥身患重症,疼起来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吃饭,就这样,他在去北京治病的火车上,还为辅导站编革命故事、写辅导材料。如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已在我们镇形成了一个良好社会风气。

  12年来,我倾心倾力办好辅导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我总觉得自己做的离党的要求和孩子的期望还有差距。今后我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把辅导站、点进一步办好,助力更多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