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姑苏区关工委强化校外教育辅导站阵地建设,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主要阵地设置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发挥前沿阵地作用,整合区域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未成年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为切实缓解青年职工家庭暑期子女照护难题,助力苏州文明城市常态长效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姑苏区精心开设了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为孩子们营造了“七彩的夏日”。各街道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益课堂,以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在欢声笑语中点燃了青少年的求知热情、守护了纯真童心。
“西游”遇上绿茵场 创意足球趣味浓
“如果《西游记》里的神仙妖怪来踢足球,会是哪一队赢?”一句妙趣横生的提问,让整个课堂瞬间“燃”了起来。沧浪街道养蚕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学+体育”创意课堂,用一场“脑洞大开”的“西游超级联赛”,将孩子们带入古典名著与现代赛事的碰撞世界——孙悟空当前锋,牛魔王做队长,连玉兔精都成了啦啦队主力。孩子们在笑声与创想中重新认识文学,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场比赛不仅是一次寓教于乐的体验,更是一种守护童真的方式。养蚕里社区将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与时下热点灵动结合,点亮了未成年人暑期的精神成长空间。
吴侬软语润童心 童谣声声传乡韵
近日,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精心编排吴语课堂,邀请了“苏州时代新人”刘喜尧老师教孩子们学苏州话。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刘老师巧妙融入了游戏和情景对话环节,从简单问候到日常用语,再到经典童谣,教学循序渐进,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开口。“笃笃笃,卖糖粥……”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念起了苏州童谣。通过刘喜尧老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教学,吴语变成了孩子们口中可亲、可感、可玩的鲜活声音。
物理科普进社区 童心筑梦向未来
近日,苏锦街道苏锦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共建单位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物理科普课,通过四个经典物理实验的互动教学,让青少年感受物理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活动中,志愿者们围绕“梦幻点阵”“磁铁同性相吸”“浮沉子”“辉光球”四个经典物理实验展开教学。在“梦幻点阵”环节,志愿者们借助精确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发光单元按照特定的时序依次点亮与熄灭。当发光单元的闪烁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视觉停留现象便悄然显现。“磁铁竟能同性相吸”实验则打破了孩子们的固有认知,通过巧妙的装置设计,让同极磁铁在特定条件下相互靠近,引发了大家对磁场力的热烈讨论。最受欢迎的当属“浮沉子” 实验,志愿者们先演示了如何通过挤压瓶身控制小浮沉子的升降,随后让孩子们分组操作,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理解了浮力与压强的关系。参与活动的林同学兴奋地说:“原来物理不是课本上枯燥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小魔术!”
组装“动力小车” 物理知识趣中学
“齿轮咬合时,摩擦力会让小车跑得更稳!”在虎丘街道清塘暑托班的“动力小车”工坊里,螺丝刀与电路板碰撞,创意与激情交融!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在老师的引导下,亲手组装零件、连接电路、调试马达。从懵懂到精通,从零件到飞驰,一辆辆承载着梦想与智慧的小车在孩子们手中诞生!小车成功启动的那一刻,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探索未知、征服挑战的喜悦——告别“纸上谈兵”,科技在指尖“动”起来了!志愿者老师以“问题链”启发思考:“为什么车轮太滑反而跑不快?”“如何让小车拐弯?”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与改进中,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更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自己设计的小车成功冲过终点线,欢呼声瞬间响彻教室!
七彩的夏日,七彩的梦。“暑”不尽的特色活动织就了姑苏少年这个夏天最斑斓的记忆,这趟满载收获与欢笑的旅程,下一站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