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实践
——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七彩夏日”活动全面开启,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
2025-07-17 14:26:14 作者: 阅读量:372

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答卷——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61.png

今夏,苏州市关工委系统积极行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辅导站的重要阵地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开设了2592个公益暑托点位,开启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七彩夏日”活动。与去年相比,新增43个点位,预计将为45万人次的青少年提供服务。紧紧围绕“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聚焦安全教育、文化传承、法治教育和兴趣培养四大关键领域,各地通过校站共建、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出一个安全充实、寓教于乐的暑期“第二课堂”,切实助力青少年在假期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快乐成长。

一、全域布局:多元服务模式破解“看护难”问题 

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答卷——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325.png

为让“七彩夏日”活动覆盖更多青少年,切实解决暑期青少年“看护难”的问题,苏州市在全域范围内精心规划,构建起多元服务模式,确保服务覆盖广泛、精准到位。

集中式课程化服务成效显著。全市设置集中式课程化服务点位,这些点位开设的系统课程时长不低于28天。吴中区木渎镇五峰村辅导站推出竹笛、儿童画、硬笔书法及非遗拓印等特色课程,吸引45名学生全程参与;昆山市周市镇春晖社区辅导站开设编程入门、趣味数学等课程,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这种集中且系统的课程安排,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还能让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提升技能。

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答卷——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593.png

分布式活动类服务灵活多样。全市分布着1224个活动类服务点位,这些点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类活动,单点活动不少于10场。吴江区桃源镇宅里桥村开展英语歌曲学唱活动,杏花村举办“童心向党”红色主题活动;太仓市城厢镇南郊社区开展“走进科技馆”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此类活动形式灵活,能够满足不同青少年的兴趣需求,同时也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嵌入式行业性服务贴近需求。全市设置101个嵌入式行业性服务点位,将托管服务嵌入企业、社区之中。张家港市杨舍镇多个企业内部设立辅导站,为员工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虎丘区狮山街道112个点位提供午餐服务,196个点位设置午休区,切实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全方位多举措保障活动安全。各站点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五峰村关工委的5名成员每日轮值,协同学校门卫保障学生接送安全;全市统一为学员及工作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专项督导;震泽镇三扇村还联合派出所开展反诈演练,八都文体中心邀请红十字会培训急救技能,覆盖创伤处理、防溺水等场景。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为青少年的暑期活动筑牢了安全防线。 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答卷——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1101.png

二、特色活动:融合五育激发青少年成长动能

苏州市各级校外教育辅导站围绕“五育并举”,精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全面激发青少年的成长动能。

(一)德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广泛开展。吴江区杏花村开展“童心向党”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形式,向青少年传递红色精神;姑苏区沧浪街道将思政教育融入“五彩课程”,强化未成年人思想引领。常熟市虞山街道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事迹,让他们深刻感受爱国精神。

法治教育创新形式效果显著。相城区北桥街道打造“法润童心”品牌,通过模拟法庭、普法情景剧等形式深化法律意识;震泽镇花木桥村用“小怪兽变身术”比喻校园欺凌,教授维权工具;工业园区湖东社区邀请法官开展法治讲座,用真实案例讲解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多元、创新、温情——校外教育的苏州答卷——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活动全面启动 打造青少年多彩成长课堂1462.png

(二)智育启慧,赋能素养提升

传统文化浸润活动富有内涵。吴江区天亮浜村“五老”李美玲带领学员诵读古诗,感悟千年诗韵;北桥街道整合非遗资源,开设缂丝、苏绣体验课;姑苏区平江街道组织青少年学习苏州评弹,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语言能力拓展活动激发兴趣。宅里桥村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小鼠波波》,激发外语兴趣;太仓市娄东街道开展“小小外交官”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和外交礼仪能力。

(三)体卫强基,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实训实现全覆盖。桃源镇仙南村开展防溺水讲座,普及“六不准”原则及心肺复苏术;震泽镇八都文体中心组织“小小急救员”实操演练;吴中区甪直镇开展交通安全实训,让孩子们了解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健康运动普及活动蓬勃开展。多地辅导站开设武术操、跳绳等课程,倡导暑期科学锻炼。张家港市金港镇开展青少年足球比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高新区枫桥街道组织登山活动,增强青少年体质。

(四)美育润心,绽放艺术光彩

艺术课程丰富多样。木渎镇五峰村儿童画课程引导青少年描绘家乡山水;北桥街道才艺展演中,尤克里里演奏《牵丝戏》、诗朗诵《中文之美》展现文化自信;昆山市千灯镇开展剪纸艺术课程,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五)劳育践行,锤炼动手能力

1751951471118819.png

劳动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天亮浜村开展手工皂制作,融合化学知识与非遗技艺;多个站点组织植物栽培、社区清洁等实践活动。虎丘区通安镇组织青少年参与农田劳作,体验农耕乐趣,培养劳动精神;相城区黄桥街道开展“小小厨师”活动,让孩子们学习烹饪,锻炼动手能力。

三、机制创新:多方协同提质增效

“党建带关建”强化引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了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姑苏区沧浪街道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联动学校、企业共建课程;江陵街道关工委深化校站合作,邀请在职教师参与辅导站教学;吴江区松陵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协调各方资源支持辅导站建设。

1752435541377776.png

“五老+专业力量”双轨驱动成效明显。“五老”发挥优势,如吴江区桃源镇天亮浜村退休教师李美玲主持古诗课堂,吴中区木渎镇“五老”团队负责红色教育及安全督导;专业力量积极赋能,震泽镇引入民警、医生、司法工作者开展专项培训,相城区聘请社工团队设计课程体系;常熟市梅李镇邀请农业专家为孩子们讲解农业知识,提升活动专业性。

社会资源精准嫁接效果突出。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关工委主任颜建兴身体力行,积极推动“校企站三方共建”,企业关工委工作站提供实践基地;相城区北桥街道联动枫桥商会发动企业家助学,5年筹款64万元资助困境儿童;昆山市陆家镇联合当地企业为辅导站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丰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

四、成效与展望

目前暑期已开启,苏州市各级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防溺水、反诈等课程覆盖超23万人次,实现暑期安全“零事故”;文化传承有了新声,古诗诵读、非遗体验等活动让90%的学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社会口碑持续升温,家长们反馈“孩子从沉迷手机转向热爱探索”,双职工家庭赞誉这是“民心工程解忧愁”。

展望未来,苏州市关工委将聚焦三个方面深化工作。一是推广“校站结合”的苏州校外教育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师资下沉社区;二是开发“线上预约+个性化课表”数字平台,提高服务精准度;三是拓展企业合作,为科技实践、职业体验注入新资源。

从法治教育的“模拟法庭”到非遗传承的“指尖技艺”,从防溺水的“生命课堂”到红色基因的“薪火传递”,苏州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正以多元、创新、温情的实践,不断书写着新时代关爱下一代工作的“苏州答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