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腔热血 投身抗战
顾仁全(1919-1947),男,又名顾定,1919年出生在支塘蒋家弄"顾氏医寓"内。1937年,顾仁全从吴江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回母校支塘小学任教。那时上海“八·一三”事变已爆发。当年11月,支塘镇遭到日机的狂轰滥炸,裕泰纱厂、支塘昌明电灯厂、同丰碾米厂均毁于火海;集镇上南街、东街、北街部分民房纷纷中弹受损;支塘小学校舍也被炸毁,学校停办。日军侵占支塘后,制造了"芦泽塘血案“”姚泾血案"等一桩桩惨绝人寰的血案。
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激起顾仁全强烈的民族义愤,他毅然投身抗日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成为一名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忠诚战士。开始,他以在家中为失学儿童开办补习班为掩护,在进步青年中开展抗日宣传,扩大抗日队伍。支塘小学复校后,顾仁全到校任教。后又受聘到中共苏州县师训班讲课。他带领支塘籍的范瑜、邹寿林、陆生林、陆耀生、宗谷成、金乾喜、张志成、陈寿根、姚太林十位进步青年去参加"江抗” "民抗"举办的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支塘秘密组织“益友社”,成为从事传递日伪情报、支援"民抗民运"和宣传抗战思想的骨干。1940年7月,顾仁全受党组织的委派,调入常熟县教育委员会(8月升格为苏常太教育委员会,11月更名为东路教育委员会),参与教师进修班、师资培训班的教学工作。1940年夏,常熟县教委在董浜举办为期一月的抗日少年先锋队夏令营,指定顾仁全为主持人,顾柔为干事。1940年12月,顾仁全由东路教委调入中共苏州县委行政支部,并任苏州县抗日自卫会教育科科长。他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在学生中开展抗日教育。他还教育评弹艺人利用演出时机,宣传抗日救国的内容,动员当地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活动。
1941年春,苏南第一行政区流动宣传团成立,全团有30人左右,顾仁全任团长,周子英任支部书记。流动宣传团不是单一的戏剧演出团体,更多的是运用当时所能采取的一切宣传工具,深入村镇,书写大幅墙头标语,印发传单,召集小型群众集会,演唱抗战歌曲,宣讲抗战形势和当地中心任务。流宣团流动到哪里,歌声就响到哪里,墙头标语就写到哪里。宣传形式活泼多样,宣传效果立竿见影。顾仁全随团组织各项活动,亲自用他熟练的简笔画法绘制抗日宣传画,用美术字书写抗日标语,出色地完成各项宣传任务。顾仁全曾在唐市画了一幅《一把锁和一串钥匙》的宣传画,这幅画的意思是:只有一个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锁,即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取得抗战胜利!
二、二次入狱 坚贞不屈
1941年7月1日,日伪发动残酷"清乡",由于情况来得突然,且敌我力量悬殊,我抗日武装、地方党政组织受到很大损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一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撤往苏北。顾仁全为了利用自己的隐蔽身份,更好地巩固发展地方抗日力量,经组织同意没有随队北撤,而是留下来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不料,在一次去徐市途中遭日伪逮捕,被关押到白茆镇塘南日军宪兵队,后经多方保释才被营救出狱。
顾仁全出狱后,抗日信念更为坚定,接受组织安排仍回到支塘小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他到校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与中共地下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在教师队伍和本镇进步青年中进一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积极发展党员,扩大抗日队伍。
顾仁全平时埋头工作,沉默寡言,但上课时以清楚、简明的话语讲解。在课堂上他从不做抗日宣传,警惕性很高,仅在六年级语文课上说过一次"平型关大捷",在四年级语文课中谈到将来要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及机器耕作、轮种作物,给学生启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为了协助教师维护课外的秩序,校中建立了巡察团,在午间休息时站岗纠察。1942年春,顾仁全把它更名为"学生自卫队",借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提高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他亲自为自卫队员制作胸章、臂章以及值日星带,还给队员制作了木棍,教他们怎样持棍站岗、怎样呼号。队员由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来,设一个大队、三个中队,课外活动时间,自卫队员在运动场上进行队列操练,俨然一支小军队。
1942年春天,苏常太地区的中共党组织着手恢复,上级党组织派杨增、王瑞龙来到支塘,与顾仁全等党员接上联系,在支塘小学建立了党小组,党员有顾仁全、顾伟、吴茵(原县师训班学员)、顾柔,由顾仁全任组长。他常在夜间秘密外出,向党汇报工作,接受任务。1942年夏季,刘元吉接到一封未署名的来信,内容是老朋友约他碰头见面,地点是董浜和沈家市之间的李家桥。见面办法,利用夏天乘凉的机会,晚上9点钟以后,到李家桥附近,见一男子手中拿着一卷报纸,如进行借阅,就可以找到老朋友。元吉如约前去,但未见那人,怏然而归。一星期后,刘元吉又收到第二封信,按原办法联系,这次总算接上关系。到李家桥一看,原来是在师训班一起学习的顾仁全。经几次活动以后,顾仁全把刘元吉的组织关系转到王瑞龙处,由王瑞龙直接找刘元吉进行联系。
尽管顾仁全谨言慎行地秘密开展工作,但敌人的"鹰犬"还是嗅到一点"气息"。1943年秋季开学,一个名叫潘寿铭的人突然来到支塘小学,任高年级史地科教师。他到校后野蛮地打骂学生、寻衅生事,以观察教师动态。10月的一天午休时刻,潘寿铭强令儿童自卫队队长吹发岗信号,这位同学不听从他指挥,潘寿铭便借机凶狠追打抗议他的学生,激起了高年级学生极大的义愤,纷纷到礼堂集会,声讨潘寿铭的野蛮行径,一致要求校长立即辞退潘寿铭。第二天潘寿铭再也没来学校。可是10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三个日本鬼子闯进学校。正在一年级上课的顾仁全看到日军进校,预感有事发生,抢先处理掉了一些涉密内容的信件,然后依旧镇定自若地上课。果然,日本鬼子径直来到教室,不由分说把顾仁全押离学校,再解往常熟日军宪兵队监狱。
顾仁全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始终不留口供,严守党的秘密,维护党组织的安全。1945年2月顾仁全被交保释放。一年半的牢狱之灾折磨得顾仁全骨瘦如柴,并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经党组织缜密调查,肯定了顾仁全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不久就恢复了他的党籍。顾仁全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为党工作。他带领王加去何家市农村参观抗日武装的营地,帮助王加树立革命的决心。1945年4月,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他把毛泽东主席作的《论联合政府》油印成小册子,发给党员和进步青年学习。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他组织党员连夜赶写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布告(那时支塘镇属太仓县何项区管辖),及时把这一喜讯告诉百姓,以鼓舞民心。
三、恪尽职责 壮烈献身
1945年10月底,"双十协定"后,新四军北撤。浙东新四军纵队到达支塘,顾仁全热情接待。11月初,顾仁全奉苏常太北撤支队支队长任天石的命令,率领支塘的党员和革命青年北撤,同时按任天石指令,通知顾诚留守支塘,受何项区委书记朱青领导,并教导他坚定信念为党工作。
顾仁全安排北撤人员顾伟、顾企明、项瑞琴、项永详、范芒、顾企英等先秘密离开支塘,然后机智地绕过反动军警的封锁线过江,顺利到达设在季家市的江南办事处。顾仁全顺利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北撤任务。北上的革命青年,经江南办事处领导研究,有的被分配至华中建设大学,有的去苏北公学。顾仁全因患有肺结核病,身体极度衰弱,组织决定把他留在如皋医院治疗。王加向他辞行时,他拿出一支自来水笔给王加,叮嘱道:天快亮了,一定要坚持下去!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革命到底。
1947年顾仁全病世于如皋医院。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也是在他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期,一直拒绝家人和亲戚帮他介绍对象,总是说:先有国,再有家,现在没心思考虑谈婚成家的事。他的母亲每当思念儿子时,常常痛不欲生地诉说着儿子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为自己留下后代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