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姑苏区 “五老”心声:常怀感恩之心,践行“五老”使命
《中国火炬》约稿
2025-05-23 16:51:11 作者:作者:平龙根 姑苏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银发讲师团”讲师、原金阊区政协主席。 阅读量:202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中国火炬》杂志自第5期起策划了系列专题,其中“五老”心声板块备受关注。姑苏区关工委积极响应,推荐了基层“五老”分享心得。平龙根的这篇心声文章,以其真情实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中国火炬》杂志摘选录用,展现了姑苏“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坚守与担当。现将文章全文发布,以激励更多“五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常怀感恩之心,践行“五老”使命

——苏州市姑苏区“五老”:平龙根

今年我71周岁了,但是过去的往事却依然历历在目。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躲避战乱,我爷爷奶奶带着全家从浙江绍兴慕名来到苏州城郊虎丘山下落脚谋生。我出生于1954年,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幸福着共和国的幸福,也艰辛着共和国的艰辛。由于家中人口多劳力少,我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是班主任庄老师家访得知实情后才使我重返校园。后又因“文革”停课,我终止学业回家务农。18岁参军入伍后,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我补习了初中文化,后又在首长们的鼓励下报考了地方高校,圆了我的“求学梦”。20年军旅生涯中,我又完成了由一名幼稚的农村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多次立功受奖,先后担任团作训股参谋、步兵连长、师作训科长,又圆了我的“军旅梦”。可以说,我沐浴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我成长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教育,离不开老教师、老首长、老战友们的关心鼓励。对此,我始终抱有感恩之心。

2014年我退休了,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重温成长经历,我决心像当年的“他们”那样,发挥一名老战士、老党员的独特优势,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发挥余热。近年来我先后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和苏州解放的故事;走进社区,为孩子们讲述红色家风及个人成长的故事;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千年古街传承千年的奥秘;走进学校“国旗下讲话”,参与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实验课程谋划;走进苏州广电总台,与少儿栏目编导一起策划“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区关工委,与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打造关工委工作品牌。还积极为姑苏区关工委公众号开设的“姑苏五老话家风”“姑苏五老话成长”专栏撰稿。在“姑苏平谈”专栏中,为孩子们讲述新中国成立75年来苏州发展变化的系列故事,激励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色少年。抗疫战斗中,我还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诗歌,在《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刊登,增强孩子们战胜疫情的勇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庆祝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五老”的要求,做到殷殷嘱托记心中,咬定青山不放松。银发红枫再出发,“五老”事业立新功。同时期待更多的“五老”加入关工委的行列,让优秀的文脉一代一代传承,让奋斗的血脉一代一代延伸。